ATP熒光檢測儀的發展歷史
如果您正在尋找相關產品或有其他任何問題,可隨時撥打公司服務熱線,或點擊下方按鈕與我們在線交流!
ATP是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的簡稱,存在于從微生物到高等動植物所有的生物體中。ATP生物發光機理*早在1949年McEIroy由和Strehler提出,在熒光素酶E和Mg2的作用下,ATP與熒光素LH2發生腺苷酰化被活化,將化學能轉化為光能,并發出光量子(熒光)。實驗表明,熒光值強度與ATP濃度成一定比例關系。
1983年,James.Moyer和j.Frank Henderson提出細胞內源性ATP的含量可以反映細胞的活性和活細胞的數量。目前,已明確證實了微生物濃度和ATP濃度之間存在線性關系,可以通過ATP濃度的測定,間接反映細菌濃度,而且微生物死亡后,其體內的ATP會很快被胞內酶所降解,不會對活體微生物的測定產生影響。ATP這些特點,使ATP生物發光法成為較好的活體微生物的檢測方法。20世紀80年代,英國人首先研制出ATP檢測儀,隨后發展到歐洲、美國和日本,應用范圍涉及食品加工、超市和餐飲行業,檢測內容包括微生物和食物殘渣。
本世紀初,我國部分發達城市如北京、上海等開始引進ATP生物熒光法,主要用于大型活動食品安全保障。2002年,我國衛生部頒發了食品加工企業HACCP實施指南,鼓勵食品企業引入ATP生物發光快速檢測系統。2011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發文,將ATP檢測儀作為全國省、市、縣三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現場快速檢測基本配備設備。
與此同時,食藥、質監、衛生、環保等監督部門也在各自領域推廣應用。與傳統微生物檢測方法相比,ATP生物熒光法具有簡便、靈敏、快速等優勢,非專業人員經過簡單培訓即可操作。小型化的測試儀器便于隨身攜帶,非常適合現場衛生快速檢測,迅速發現可能存在的污染環節,及時采取措施,從而盡可能避免產品和資金的浪費,目前在食品安全監督領域和食品生產加工行業中正不斷推廣應用。現在,ATP生物熒光法作為一個非傳統的技術已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食品安全監督領域,并在提高監督執法專業水平和效率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